澳門大學生對精神病患之認知與態度研究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wards Mental Health Patients
澳門大學生、精神病患態度、自覺烙印、「社會距離」、「接受度」、 「介入方式」、「復健及預後」
University Students in Macau, Mental patient attitude, Self-stigma, Social Distance, Level of Acceptance, Rehabilitation and Prognosis, Intervention
本次研究目的在於瞭解澳門大學生之社工系、心理系、護理系學生對精神病患之態度及相關影響因素。本次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相關資源與時間因素,採立意取樣,以澳門大學之社工系、心理系、護理系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填問卷的方式收集資料。而問卷當中包含四個維度,分別是;「社會距離」、「接受度」、「介入方式」、「復健及預後」。四維度量表採用五分制,1 分為非常不同意,2分為不同意、3分為無意見、4分為同意、5 分為非常同意。研究結果發現:
一、 澳門大學生之社工系、心理系、護理系學生對精神病患態度在四個維度中平均分數皆高,顯示其態度趨於正向,分數由低至高依次序為「介入方式量表」、「社會距離量表」、「復健及預後量表」、「接受度量表」。
二、 在人口學特質中,影響「社會距離」維度為性別、年級、教育程度,影響「接受度」維度為性別、年級、教育程度,影響「介 入方式」維度為性別。沒有變項在「復健及預後量表」維度出現顯著差異之結果。其中,性別為澳門大學生人口學特質中影響精神病患態度較為顯著之變項,而女性對精神態度比男性較正向。
三、 精神病患態度之「社會距離」、「接受度」、「復健及預後」、「介入方式」四個維度對於有修習相關課程或訓練或實習是復康範疇,較沒有修習相關課程或訓練或實習是復康範疇有顯著性不同。而自覺烙印程度對精神病患態度呈現負相關,自覺烙印程度愈低,對精神病患態度愈正向。
在研究結果中發現,研究對象有參與相關課程或訓練者態度較為正向,且在介入方式維度中,研究對象認同提供相關教育能改善大眾接受度之方法,進一步證明相關教育確實可改善對精神病患態度,故提供適切內容之教育課程是可採用的有效介入方式。
致 謝Ⅲ
摘 要Ⅳ
AbstractⅥ
圖目錄XI
表目錄X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緣起1
1.2 研究目的4
1.3 研究假設4
第二章 文獻回顧5
2.1 精神病患態度之相關研究5
2.2 影響對精神病患態度之相關因素7
2.3 精神病患態度之研究工具9
第三章 研究方法11
3.1 研究架構11
3.2 研究變項與操作型定義12
3.2.1 人口特質12
3.2.2 個人學習經驗及特質定義12
3.2.3 依變項定義13
3.3 研究設計及對象13
3.4 研究工具14
3.4.1 對精神病患態度問卷14
3.4.2 基本資料15
3.5 資料收集16
3.6 資料分析方法17
3.6.1 描述性統計分析17
3.6.2 推論性統計分析17
3.7 研究工具信度、效度18
3.7.1 信度18
3.7.2 效度18
第四章 研究結果18
4.1 描述性統計分析18
4.1.1 人口特質及個人學習經驗資料分析18
4.1.2 人口特質及「精神病患態度」之四種維度資料分析21
4.2 相關性雙向變數分析22
4.2.1 年齡與「精神病患態度」四個維度之間關係22
4.2.2 自覺烙印與「精神病患態度」四個維度之間關係23
4.3 個人背景變項對「精神病患態度」之獨立樣本T檢定23
4.3.1 性別對「精神病患態度」之獨立樣本T檢定23
4.3.2 宗教對「精神病患態度」之獨立樣本T檢定24
4.3.3 有修習相關課程或訓練對「精神病患態度」之獨立樣本T檢定25
4.3.4 實習是復康範疇對「精神病患態度」之獨立樣本T檢定26
4.3.5 有參加義務工作對「精神病患態度」 之獨立樣本T檢定27
4.4 個人背景學力對「精神病患態度」之單向分析28
4.4.1 年級對「精神病患態度」之單向分析28
4.4.2 教育程度對「精神病患態度」之單向分析29
第五章 討論30
5.1 人口群特質30
假設一:男性與女性對精神病患態度有顯著差異30
假設二:年齡愈大,對精神病患態度愈正向31
假設三:年級愈高,對精神病患態度有顯著差異31
假設四:教育程度愈高,對精神病患態度有顯著差異32
假設五:有宗教信仰,對精神病患態度有顯著差異33
假設六:有參加義務工作,對精神病患態度有顯著差異33
5.2 個人學習經驗及特質34
假設七:自覺烙印程度愈低,對精神病患態度愈正向34
假設八:修習相關課程或訓練,對精神病患態有顯著差異34
假設九:實習是復康範疇,對精神病患態度有顯著差異 3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35
6.1 研究結論35
6.2 研究限制37
6.3 建議37
6.4 研究貢獻38
參考文獻39
作者簡介44
附錄一 問卷45
附錄二 研究參與者同意聲明書50
附錄三 研究簡介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