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學位論文庫
CITYU Theses & Dissertations
論文詳情
吴维
孟建民
創新設計學院
城市規劃與設計博士學位課程(中文學制)
博士
2020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研究
Research on Adaptability of Public Space for the Aged in Macao Communities
澳門社區 ; 公共空間 ; 適老性 ; 需求 ; 優化策略
Macau community ; Public space ; Adaptability for the aged ; Demand ; Optimization strategy
在老齡化社會各種效應凸顯的時代背景下,傳統養老模式的局限 性已難以滿足老年群體對生活品質的身心要求,社區公共空間在老年 群體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日趨重要。為老年群體開展健康行為活動而營 造的高質量社區公共空間,將有助於老年群體由“被照顧”的角色轉 換為積極進行健康自我管理角色。鑒於此,加強對社區公共空間的適 老性建設與漸進優化,是新形勢下亟待解決的現實命題。 研究首次嘗試從澳門這個高密度旅遊城市出發,探討其社區公共 空間的適老性,試圖構建一套立足於老年群體身心健康的社區公共空 間適老性評價模型,提出以促進老年健康為目標的適老性優化策略。 研究從不同類型老年群體的日常活動特徵對澳門社區公共空間的需 求差異入手,通過調查問卷方法、深度訪談法、統計分析法、比較研 究法等研究方法,對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和使用現狀的進行 實地調查,剖析其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影響因素,探究其社區公共空間 適老性建設的優化策略。主要研究發現: 首先,通過觀察法、深度訪談法及比較研究法,分析澳門老年群 體不同老化、不同健康程度與不同生活狀態的差異性。老年群體在澳 門社區公共空間開展的日常活動呈現出層次性和多樣性特徵。調查發 現,低老化老年群體主要參與多樣性活動,中老化老年群體更具包容 性,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區公共空間,並包容社區公共空間帶來的 不適感;高老化程度老年群體對社區公共空間的協助性需求更為迫切, 更多關注社區公共空間的活動設施與活動場所的安全性。因此,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的建設和優化理念,應基於對不同類型老年群體 在社區公共空間開展活動差異性的實證調查來把握其切實需求。 其次,通過問卷調查法與統計分析法,考察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 老性。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凸顯的問題主要涉及活動設施整體單 調、綠地小而不夠緊湊、步行係統薄弱、特別是缺乏多樣性設施且活 動空間密度高、管理模式缺乏互動性等問題。因此,基於整體系統理 念、地域發展理念及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提出形態緊湊性、功能 多樣性、管理模式互動性的優化策略,營造與澳門都市更新相統一的 “健康社區公共空間”。 綜上所述,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需具有複合功能的社區公共 空間,從根本上解決社區公共空間品質較低、複合養老設施建設單調、 老年群體歸屬感喪失等凸顯的問題,為澳門老年群體營造富有活力且 有益身心健康的社區公共空間。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various effects in ageing society,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supportmodel have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mands of the elderly. In the daily life, the role of community public spa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the elderly. The elderly could carry out health behavior activities in high-quality community public space, which will help them transform the role of being “cared for” to the role of carrying out healthy management by themselves.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strengthening the aging construction and gradual optimization of community public spaces is a realistic proposition to be solved in this new situation. The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Adaptability of public space for the aged in Macao community which h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density people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It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set of age-fitness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community public space.Then it proposes an age-suitability optimization strategy aimed at promoting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ifferent daily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groups and their different needs for the community public space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questionnaire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building situation for the elderl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Then it analyzes its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those problems’ influencing factors. At last, it explor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First of all,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fitness, health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elderly in Macao, their daily activities carried out in the public spaces of the community are characterized by hierarchy and diversity with observation metho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and comparison method. The survey finds that the elderly groups with low aging mainly participate in diversity activities. The elderly groups with middle aging are more inclusive, who can maximize the use of community public space and tolerate the discomfort feeling caused by the community public space. The elderly people of high aging need measures and assistance services. Therefore,The building’s and optimizational concept for the elderly should be based o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of different activities in community public spaces in order to satisfy their practical needs. Secondl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le community public space for the elderly in Macao.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public spaces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monotony of activity facilities, the less and fragmented green space area, weak walking system, especially the lack of barrier-free facilities and the high density of activity spaces.The management mode lacks interactivit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the overall system、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utting people fir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form compactness 、 function diversity and the interactivity of management modes in order to create "healthy community public space" unified with urban renewal of Macao. In summary, the public space of Macao community needs the community public space with compound function. It hopes to solve low quality、the monotonous facilities of community public spaces and no sense of belonging in order to create a vibrant and healthy community public space for the elderly in Macao.
2021
中文
303
致謝I
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錄 VIII
圖目錄 XIII
表目錄 XV
第一章緒論1
1.1 研究背景 1
1.1.1 人口結構老齡化與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的時代背景1
1.1.2 對老年群體需求新認識的人文背景. 3
1.1.3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的現實背景 4
1.2 研究意義 9
1.2.1 理論意義 9
1.2.2 現實意義 11
1.3 理論基礎 13
1.3.1 交互作用理論 13
1.3.2 環境行為學 14
1.4 概念界定 15
1.4.1 老年群體 15
1.4.2 社區公共空間 17
1.4.3 適老性 26
1.4.4 健康行為 27
1.5 研究目標 28
1.6 研究思路 28
1.7 研究內容 30
第二章文獻評論32
2.1 國內研究現狀 32
2.1.1 老年群體對社區公共空間的需求32
2.1.2 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優化策略研究38
2.1.3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研究42
2.2 國外研究現狀45
2.2.1 老年群體對社區公共空間的需求46
2.2.2 社區公共空間的適老性研究.49
2.2.3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研究51
2.3 對已有研究成果的評析53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設計55
3.1 觀察法 55
3.2 調查問卷法 57
3.3 深度訪談法 62
3.4 統計分析法 65
3.4.1 理論模型 66
3.4.2 樣本的選擇、發放與回收68
3.4.3 樣本資訊衡量標準和量化69
3.4.4 描述性統計與信度檢驗74
3.4.5 效度分析 82
3.4.6 相關性分析 84
3.4.7 回歸分析 86
3.5 比較研究法 90
第四章澳門老年群體日常活動特徵及其對社區公共空間的需求92
4.1 澳門不同類型老年群體的日常活動特徵 92
4.1.1 問卷調查中老年群體基本特徵93
4.1.2 不同老化程度的老年群體日常活動特徵102
4.1.3 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群體日常活動特徵114
4.1.4 不同生活狀態的老年群體日常活動特徵.116
4.2 不同類型老年群體對澳門社區公共空間的需求120
4.2.1 不同老化程度的老年群體對澳門社區公共空間的需求 120
4.2.2 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群體對澳門社區公共空間的需求 131
4.2.3 不同生活狀態的老年群體對澳門社區公共空間的需求 136
4.3 本章小結 140
第五章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及使用評價 142
5.1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及使用評價的標準 142
5.1.1 澳門特區政府出臺的養老政策 143
5.1.2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評價體系 148
5.2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及使用評價的實際調查 151
5.2.1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的實際調查151
5.2.2 不同主體對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的使用評價 163
5.3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突出問題及影響因素 169
5.3.1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形態的突出問題及影響因素 169
5.3.2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功能的突出問題及影響因素. 173
5.3.3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管理模式的突出問題及影響因素 181
5.4 本章小結 183
第六章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優化策略 185
6.1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優化理念185
6.1.1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的整體系統理念. 186
6.1.2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的地域發展理念 187
6.1.3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建設的以人為本理念 188
6.2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優化策略190
6.2.1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形態緊湊性的優化策略190
6.2.2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功能多樣性的優化策略 195
6.2.3 澳門社區公共空間管理模式互動性的優化策略 203
6.3 本章小結 209
結論. 211
參考文獻. 214
附錄 235
附錄 1:澳門社區養老需求問卷調查235
附錄 2:老年群體個體變量的調節機制 245
附錄 3:受訪老年群體及其照顧者基本情況. 285
附錄 4:社區相關管理人員與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人員302
1.王江萍(2009)。老年群體居住外環境規劃與設計。北京:中國電力 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7)。城鎮老年群體設施規劃規範(編號: GB/T50437–2007)。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3)。養老設施建築設計規範 (編號:GB50867-2013)。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田雪原(1991)。中國老年群體口社會。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5.李四達(2004)。交互設計概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6. 李志民、宋嶺(2011)。無障礙建築環境設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出版社。
7. 李道增(1999)。環境行為學概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8.吳建平、侯振虎(2011)。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 社。
9.何人可(譯)(2002)。交往與空間(原筆者:J. Gehl)。北京:中國建 築工業出版社。
10. 汪麗君、舒平&盧杉(2019)。城市既有住區社區公共空間適老化更新 策略。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11. 武松(2019)。SPSS 實戰與統計思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2. 林玉蓮、胡正凡(2012)。環境心理學。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3.林發欽、胡雅琳&郭妹伶(2019)。澳門街道的故事:上、下。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
14.柴彥威(2005)。中國城市老年群體的活動空間。北京:科學出版社。
15. 柴彥威(2010)。中國城市老年群體的活動空間。北京:科學出版社。
16.徐磊青(2006)。人體工程學與環境行為學。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 版社。
17.陳天、王嶠&臧鑫宇(2017)。高密度城市中心區規劃設計。南京:江 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18.陳詰、胡惠琴(2014)。老齡化社會建築設計規劃:社會養老與社區 養老。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9.許淑蓮(1987)。老年心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20.張明、朱愛華&徐成華(2012)。城市老年群體社會服務體系研究。北 京:科學出版社。
21. 張海林、董雅(2007)。城市空間元素公共環境設施設計。北京:中 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2.鄔滄萍(1999)。社會老年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費騰、付本臣(譯)(2009)。
23.包容性的城市設計—生活街道(原筆者: E. Burton, & L. Mitchell)。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4.楊廷忠(2007)。健康行為理論與研究。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5. 鄭劍藝、費迎慶(2018)。澳門世遺路線擴展與城市更新。南京:東 南大學出版社。
16.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9)。統計年鑒 2018。澳門: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
17.澳門特區政府環境保護局(2018)。澳門環境狀況報告。澳門:環境保護局。
18.澳門特別行政區統計暨普查局(2017)。澳門人口預測 2016-2036。澳 門:澳門特別行政區統計暨普查局。
19. 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工作小組(2017)。澳門特區無障 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澳門: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 工作小組。
20.戴靚華(2016)。“醫養結合”城市社區養老居住設施規劃設計。北 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
21.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康復服務十年規劃跨部門研究小組(2016)。澳 門特別行政區 2016 至 2025 年康復服務十年規劃。澳門:澳門特 別行政區政府
22.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4)。人口老化的趨勢與挑戰。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23.澳門特別行政區統計暨普查局(2012)。2011-2036 澳門人口預測。澳 門:澳門特別行政區統計暨普查局。
24.薑傳鋐(2017)。“在宅養老”模式的住宅和社區規劃設計。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5.蘇彥捷(2016)。環境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6.丁凡、喬治&曹文珺(2018)。工業社區綜合養老模式下的適老化社區 公共空間重構及設施更新。包裝工程,39(16),“167-177”。
27.王江萍、劉憲明(2001)。基於老年群體的室外環境研究。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34(6),“91-94、113”。
28.王珺潔(2018)。交互設計在老舊社區公共空間改造中的應用。大眾文藝,(10),“76-77”。
29.王雅萍、許大為&呂抒衡(2016)。基於宜居目標的社區戶外環境適老性調查分析。山西建築,42(24),“194-196”。
30.王震、高秋明&林綺晴(2016a)。澳門的醫療衛生制度與改革趨勢。中國醫療保險,(2),“67-70”。
31.王震、高秋明&林綺晴(2016b)。澳門醫改難題也很多。中國衛生,(7),“109-110”。
仇保興(2006)。緊湊度和多樣性——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城市規劃,(11),“18-24”。
32.田新朝(2017)。跨境養老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合作。開放導報,(5),“109-112”。
33.丘志喬、胡丹纓(2016)。澳門養老福利制度特色及其啟示。政法學刊,33(3),“27-34”。
34.朱冰玉、蕭揚輝、陳建新&陳慧丹(2013)。澳門發展長期照顧體系——持份者訪談。第八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中國北京。
35.朱蓉(2007)。城市歷史中心社區公共空間的整治與再利用——澳門歷史城區廣場改造經驗。裝飾,(3),“16-17”。
36.江乃川、楊婷婷(2019)。基於景觀需求調查的適老性社區公共空間景觀設計要素調查研究。住區,(2),“102-107”。
37.李承來、張姍姍(2016)。老年社區適應性空間建構策略研究。建築學報,(S1),“99-102”。
38.李敏、佘美萱&梁敏如。(2012)。澳門城市綠地分類標準編制研究。福建林業科技,39(1),“132-137”。
39.李偉、趙豔(2018)。基於天津地域文化藝術特色的城市室外社區公共空間適老化分析。城市建築,(9),“23-26”。
40.李斌、王依明、李雪&李華(2016)。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建築學報,(S1),“90-94”。
41.吳志良(2013)。澳門:城市變遷與個性呈現。澳門月刊,(196),“22-25”。
42.吳敏瓊(2019)。城市老年群體適宜性社區公共空間設計研究——以泰康之家·燕園為例。城市住宅,26(11),“65-68”。
43.何靜、周典、徐怡珊&戴靚華(2018)。城市社區養老設施空間可達性度量方法研究。建築學報,(S1),“18-22”。
44.佘美萱、葉昌東&李敏(2015)。澳門城市“剩餘空間”開發利用途徑。山西建築,41(20),“197-199”。
45.佘美萱、李敏&趙曉銘(2015)。澳門半島高密度城區休憩綠地空間體系構建策略。山西建築,41(5),“176-177”。
46.佘美萱、李敏(2014)。澳門高密度城區道路綠化景觀優化規劃策略。規劃師,30(7),“97-101”。
47.汪麗君、盧杉&舒平(2019)。社區公共空間適老化健康環境與優化策略研究——以 T 市為例。理論與現代化,(6),“77-86”。
48.苟波、翟群&趙秋蓉(2008)。西安、澳門 70 歲以上老年群體生活狀況及體質水準研究。中國運動醫學雜誌,(4),“495-498”。
49.林文潔、唐勝男&張茜(2015)。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群體的行為特點與空間需求研究。建築學報,(S1),“192-196”。
50.林宇滔(2019)。原居安老首要解決唐樓長者出行問題。澳門月刊,(270),“26-27”。
51.林婧怡(2015)。老齡社會下居住區規劃建設的適老問題與對策。建築學報,(6),“9-12”。
林韻薇、呂樹庭、翟群、商執娜&鄧曉霞。(2011)。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與澳門社會老年群體生活品質的比較。體育學刊,18(2),“59-64”。
52.周燕瑉(2012)。老年住宅套內空間設計——起居室篇。住區,(3),“86-89”。
52.周燕瑉、劉佳燕(2013)。居住區戶外環境的適老化設計。建築學報,(3),“60-64”。
53.龍穎珍、施昶&卞鷹(2017)。澳門地區護理人力資源現況及預測研究。中國衛生人才,(10),“79-85”。
54.宗偉、李菲(2015)。社區公共空間的適老性研究。山西建築,41(33),“11-12”。
55.美國城市土地學會(2013)。澳門新城區的空間創造原則。北京規劃 建設,(2),“37-42”。
56.美國城市土地學會(2018)。澳門新城區的空間創造原則。亞洲城市設計,“37-42”。
57.姚敏峰、曾恩傑&林章芳(2016)。基於“分期”及“介面”概念的城市更新活化策略研究——以澳門筆者簡歷街區城市更新活化為 例。中國園林,32(9),“48-52”。
58.馬群芳(2019)。聚焦澳門社區公共空間治理。澳門月刊,(266),“54-54”。
59.馬麗萍(2019)。全國政協委員陳怡霓: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健康與養老服務合作。中國社會工作,(8),“30”。
60.袁逸倩、李蕾(2011)。新型混合社區——適應老年群體心理需求的居住模式。城市建築,(1),“19-20”。
61.耿宏兵(2011)。傳承與創新——澳門城市設計總策略概述。城市建築,(2),“22-24”。
62.夏明明(2018)。以“主動式健康”為導向的山地城市社區公共空間尺度和形態研究——以重慶市渝中區城市公園為例。住區,(1),“121-126”。
63.畢瑜、蒙藝&徐憲(2018)。澳門社區治理模式的特徵及啟示。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5(4),“73-77”。
64.高偉、程琢(2015)。澳門前地空間特徵分析。中國園林,31(6),“57-62”。
65.陸偉、周博、安麗&王新豔(2015)。居住區老年群體日常出行行為基本特徵研究。建築學報,(S1),“176-179”。
66.陸寧、李芳宇&劉昌貴(2018)。可持續視角下老舊社區公共設施適老性的優化設計研究。包裝工程,39(22),“176-182”。
67.陳建新、郭佩文(2019)。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歷程及養老金計發辦法回顧。法制與社會,(14),“17-18、22”。
68.陳建新、張銳&韓睿(2019)。澳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成就分析。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5),“11-20、42”。
69.陳章明(2015)。澳門養老狀況及政策研究報告。澳門:澳門社會工作局。
70.陳廣漢、劉璐(2013)。澳門特區長者定居內地的趨勢、原因和特徵。
71.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77-84,160”。
72.陳慧丹(2015)。人口老齡化的養老保障發展。澳門經濟,39,“73-84”。
73.陳慧丹、陳建新(2011)。從相關利益者視角探討澳門長期照顧政策。行政,24(91)“59-75”。
74.陳慧丹(2011)。從利益相關者視角探討澳門長期照顧政策。行政,24(91),“59-75”。
75.陳潔、王潤良(2018)。粵港養老業協同發展研究。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7(8),“51-56”。
76.常亞輕、黃健元(2020)。近二十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江漢學術,39(2),“5-16”。
77.崔爍(2019)。城市活力視域下公共設施設計研究。藝術科技,32(11),“201-202”。
許曉雲、趙玉倩&李潔。(2016)。老舊社區公共設施適老性改良設計研究。設計,(21),“154-155”。
78.梁勇鴻(1998)。澳門的安老服務。中國社會工作,(3),“52”。
79.梁淑敏&杜鵬(2018)。澳門老年群體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及其影響因素。中國老年學雜誌,38(23),“5851-5854”。
80.梁淑敏(2008)。澳門獨居老人的養老來源分析。西北人口,(3),“6-9”。
81.梁淑敏(2014)。澳門社區長者的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與自評健康的相關分析。澳門護理雜誌,13(2),“18-21”。
82.張天齊、張俊亮、張澤俞&卞鷹(2020)。澳門回歸 20 年老齡健康服務策略分析。衛生經濟研究,37(1),“11-14,17”。
83.張利(2016)。主動式健康空間:身體、休閒與社區公共空間的遊戲性。世界建築,(11),“14-19”。
84.張栢菱、徐南麗(2017)。澳門安老服務現況及護士助理的培訓需求。健康與建築雜誌,4(1),“1-9”。
85.彭雪峰(2019)。城市街道開放性空間的適老性設計研究——以蘇州為例。城市建築,16(2),“50-51”。
86.黃越(2018)。城市社區公共空間的特色鋪裝設計研究——以澳門議事亭前地為例。設計,(2),“144-145”。
87.黃就順(2014)。澳門人的綠化生活。綠化與生活,(1),“41”。
88.葉安琪(2018)。城市人文主義視域下的澳門歷史城區社區公共空間改造策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7(3),“56-61”。
89.葉安琪、柳肅(2018)。基於綠道理論的澳門歷史城區社區公共空間優化策略探索。工業建築,48(9),“76-82”。
90.葉京、胡惠琴(2016)。城市中心區社區養老院的家庭化設計研究。建築學報,(S2),“97-101”。
91.董賀軒、潘歡歡。(2017)。城市社區大型社區公共空間老齡健康活動及其空間使用研究——基於武漢“吹笛”公園的實證探索。中國園林,33(2),“27-33”。
92.開彥(2001)。老年居住形態與老年社區建設。北京規劃建設,(5),“50-52”。
93.鄔滄萍(2001)。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和我們的對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6),“37-40”。
94.鄔滄萍(2013)。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理論詮釋。老齡科學研究,1(1),“4-13”
95.鄔滄萍、王萍(2009)。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求是,(7),“55-57”。
96.童喬慧(2005)。澳門傳統街道空間特色。華中建築,(S1),“103-105+116”。
97.曾文、李衛燕&陸嘉燕(2012)。澳門老年群體社會網路與身體健康狀況及日常居家活動能力的相關性分析。護理管理雜誌,12(7),“457-459”。
98.鄞益奮(2010)。澳門特區“原居安老”政策評析。澳門理工學報,4,“48-56”。
99.楊源哲(2015)。澳門與廣東長者教育之比較與啟示。澳門研究,77,“179-186”。
100.甄炳亮(2012)。澳門社會服務發展及其啟示。中國民政,(6),“27-29”。
101.趙秀敏、郭薇薇&石堅韌(2017)。基於老年群體日常活動類型的社區戶外環境元素適老化配置模式。建築學報,(2),“48-52”。
102.趙斌、俞梅芳&吳雲曦(2016)。淺析浙北農村居家養老社區戶外環境 設計。才智,(36),“253-254”。
103.趙殿紅、趙新良(2019)。近代澳門財政轉型、城市建設與旅遊業的興起。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1(3),“118-132”。
104.趙德餘、梁鴻(2006)。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新思路。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70-75”。
105.蔡雲楠、餘煒楷&吳天謀(2008)。基於城市發展戰略的澳門總體空間形態設計探索。南方建築,(4),“38-40”。
106.鄭天祥、趙大英(1999)。澳門基礎設施存在問題與策略。熱帶地理,(4),“342-347”。
107.鄭方園、嶽凱&趙敬辛(2019)。老齡化社會背景下社區公共空間綠色優化設計——以南陽府衙老城區為例。南陽理工學院學報,11(4),“69-73”。
108.鄭安興(2017)。社會資本理論視域下的澳門社區治理。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9(5),“68-72+102”。
109.鄭劍藝、田銀生(2015)。回歸以來內地在澳門城市規劃領域的相關研究綜述。建築與文化,(6),“12-17”。
110.翟群(2005)。澳門老年群體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3),“285-287”。
111.鄧毅、胡彬(2016)。基於空間句法的城市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規劃設計框架。城市問題,(6),“53-60”。
112.鄧毅、胡彬(2016)。基於空間句法的城市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規劃設計框架。城市問題,(6),“53-60”。
113.樓瑛浩、裘知、華懿&王淵(2018)。“街坊型”社區公共空間適老化更新策略探索——以杭州老城區為例。西部人居環境學刊,33(6),“95-99”。
114.樊飛豪、周政旭(2017)。以社區公共空間修復保持文化特性——澳門歷史城區案例分析。城市設計,(1),“76-87”。
115.範時傑、賀志峰(2013)。澳門安老服務發展歷程、政策變遷與模式分析——兼論對內地老年社會工作的啟示。社會工作,(5),“48-52+152”。
116.劉少華、楊笑明(2010)。社區居住長者的預防跌倒計畫成效分析。澳門護理雜誌,9(2),“11-17”。
117.劉文、楊馥萍(2019)。中國積極老齡化發展水準測度——基於東中西部地區和 28 個省市的資料研究。人口學刊,41(2),“100-112”。
118.劉正瑩、楊東峰(2016)。鄰裡建成環境對老年群體戶外休閒活動的影響初探——大連典型住區的比較案例分析。建築學報,(6),“25-29”。
119.劉宇航、李承來(2017)。老年活動空間中可供性理論的應用探析。四川建築,37(4),“36-38”。
120.劉星(2019)。地域文化視角下武漢裏份民居社區公共空間適老性設計探究。居舍,(12),“102”。
121.戴靚華、周典、何靜&徐怡珊(2018)。基於地域綜合照護的社區適老化研究——以日本柏市豐四季臺為例。建築學報,(S1),“45-49”。
122.戴錦輝、鄔劍琴(2010)。澳門半島城市設計與更新。城市建築,(2),“20-22”。
123.韓耀輝(2017)。積極老齡化社會的開放空間景觀設計研究。美與時代(城市版),(11),“15-16”。
124.魏蒙、薑向群(2014)。老齡化背景下老年群體與傳媒關係文獻研究述評。老齡科學研究,2(11),“53-60”。
125.魏鋼、朱子瑜(2014)。淺析澳門半島社區公共空間的改善策略。城市規劃,38(Z1),“64-69”。
126.濮冰燕、彭華茂(2016)。認知老化對於老年群體決策過程的影響:動機的調節作用。心理發展與教育,32(1),“114-120”。
127.寶拉·莫雷斯、趙建彤(2017)。塑造澳門——社區公共空間在轄域整合中的重要性。城市設計,(1),“58-75”。
128.權瑩、金東來(2015)。適老性城市空間設計初探。安徽農業科學,43(9),“206-207,357”。
129.龔愷(2009)。“內”與“外”的改造——對澳門歷史文化街區的一次城市更新設計。城市建築,(2),“62-64”。
130.王洪羿(2017)。基於空間與行為交互關係的機構型養老建築設計策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連理工大學,大連。
131.李小雲(2012)。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區規劃策略研究,出版之博士論文。華南理工大學,廣州。
132.李婧(2016)。住區建成環境對居民健康活動行為的影響研究--以北京上地—清河地區為例,出版之博士論文。天津大學,天津。
133.李巍(2014)。福利視野下的城市老年群體居住對策研究,出版之博士論文。天津大學,天津。
134.李炯(2019)。澳門公共房屋綜合體集中式社區公共空間分析評價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華僑大學,廈門。
135.吳岩(2015)。重慶城市社區適老社區公共空間研究,出版之博士論文。重慶大學,重慶。
136.賀丹(2011)。“銀色”人居、和諧共生——合租互助式養老住宅空間設計研究,出版之碩士論文。南京林業大學,南京。
137.盧意來希(2017)。澳門醫療衛生服務供需差及其預測研究,出版碩士論文。澳門大學,澳門。
138.魏鋼(2011)。城市高密度地區社區公共空間改進策略研究——以澳門半島地區為例,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
139.王晨曦(2019)。澳門人口達 66-74 萬老齡化趨勢明顯。 http://www.xinhuanet.com/gangao/2019-03/06/c_1124201573.htm
140.中國新聞網(2019)。澳門無障礙設施要求高當局將優化人行天橋利民出行。 https://news.sina.com.cn/o/2019-02-13/doc-ihqfskcp4842294.shtml
141.丘志喬、胡丹纓(2018)。澳門養老福利制度特色及其啟示。 http://www.waou.com.mo/news_i/shownews.php?lang=cn&id=26193
142.民政部門戶網站(2019)。民政部對“推進機制創新,為澳門居民跨 區養老安居提供更大便利”的答復。 http://www.mca.gov.cn/article/gk/jytabljggk/rddbjy/201911/2019110002 0891.shtml
143.朱波(2019)。澳門立法會議員宋碧琪促立法完善無障礙設施。 http://www.ccpit.org/Contents/Channel_4269/2019/0417/1154441/conten t_1154441.htm
145.呂澤強(2012)。營建社區公共空間。 https://oxmagazine521.wixsite.com/oxmagazine/single-post/2012/10/01/
%E7%87%9F%E5%BB%BA%E5%85%AC%E5%85%B1%E7%A9%BA%E9%96%93
146.社會工作局(2004)。長者照顧供給體系研究報告。http://www.ias.gov.mo/wp-content/themes/ias/tw/stat/elder-rept-2004/ind ex.htm
147.社 會 工 作 局 ( 2019)。 “ 無 障 礙 共 融 社 區 計 畫 ” 推 廣 活 動 。 https://www.gov.mo/zh-hans/news/263716/
148.金嬌(2015)。澳門歷史街區社區公共空間現狀問題研究。建築工程 技術與設計,(19),“24-25”。
149.法務局、地工務運輸局&屋局(2019)。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 https://www.gov.mo/zh-hant/policy-consultation/303284/
150.城市規劃與社區規劃部門(2019)。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都市更新委 員會。https://www.cru.gov.mo/main/index.php
151.陳章明(2015)。澳門養老狀況及政策研究報告。 http://www.ageing.ias.gov.mo/uploads/file/a8387e568125adacb3c4d280d 5354985.pdf
152.國家統計局(2019)。人口總量平穩增長人口素質顯著提升——新中 國成立 70 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十【線上論壇】。 http://www.gov.cn/xinwen/2019-08/22/content_5423308.htm
153.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2009)。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湖北農村社會 保障問題研究【線上論壇】。 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906/t20090624_34843.html
154.張毅(2020)。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就業預期目標較好完成【線上論壇】。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001/t20200119_1723873.html
155.葉炳權(2020)。澳門老人福利服務。https://www.macaudata.com/macaubook/book175/html/23701.htm
156.統計暨普查局(2020)。2019 年第 4 季人口統計。 https://www.gov.mo/zh-hant/
157.新華社(2020)。澳門研究機構發佈報告探討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 http://www.xinhuanet.com/gangao/2020-04/22/c_1125891573.htm
158.鄭偉業(2019)。舊區重建空談十年都更立法終踏第一步,土地充足 都市更新條件成熟望有新局面。 https://www.themacaonews.com/week_new/2019101613/
159.鄭達(2019)。澳門老人每月可領 6000 多澳門元。 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1912201330905663.html
160.翟振武(2019)。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有力資訊支撐—— 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線上論壇】。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11/09/t20191109_33569378.sht ml
161.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2014)。政府續推介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綠廊 計畫【線上論壇】。 http://www.dssopt.gov.mo/zh_HANS/home/latestNews/id/28/news_id/16
43/type/show
162.澳門月刊(2019)。聚焦澳門社區公共空間治理(一):面臨社區公共 空間不足挑戰。 http://www.macaumonthly.net/yuekan/biandu/2019-03-19/181301.html
163.澳門月刊(2019)。澳門都市更新大思辨:(一)。 http://www.macaumonthly.net/yuekan/biandu/2019-05-20/201536.html
164.澳門都市更新有限公司(2020)。祐漢七棟樓群,調研正式開展。 https://www.mur.com.mo/news/61
165.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2017)。民署改善行人道設施保障安 全。https://www.gov.mo/zh-hans/news/101710/
166.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2019)。澳門社會服務設施指南。 http://iasweb.ias.gov.mo/inst/chinese.htm#
167.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2020)。領取經援之長者或殘疾人 士購置手機資助計畫下月底結束。 http://www.ias.gov.mo/ch/home
168.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保障基金網站(2012)。完善澳門老年保障 的五條支柱。 https://www.fss.gov.mo/zh-hant/promotion/article?id=8
169.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統 計 暨 普 查 局 ( 2017 )。 人 口 估 計 。 http://www.dsec.gov.mo/sc/depo.aspx
170.澳 門 特 區 長 者 服 務 資 訊 網 ( 2016 )。 養 老 保 障 機 制 。 http://www.ageing.ias.gov.mo/consult/challenge
172.魏宗財(2016)。澳門特區五年發展規劃正式公佈實施對接國家“十 三五”規劃【線上論壇】。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908/14868680_0.shtml
173.謝思訓(2019)。對於《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諮詢檔的意見(一)。 https://www.cyberctm.com/zh_TW/news/detail/2507645#.XrbGf-ozbIU
174.Abbott, P. S. (Ed.). (2009). Re-creating neighborhoods for successful aging. Towson, Maryland: Health Professions Press.
175.Alves, H.& Vázquez, J. L. (Eds.). (2013). Best practices in marketing and their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176.Bai, X., Chan, K. S., & Chow, N. (2012).Validation of self-image of aging scale for Chinese elder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74(1), 67-86.
177.Chan, C. M. A., Tang, P. Y. P., & Carol, H. K. (2012).Ageing policy integrative appraisal system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 case study on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hina. In S. Chen, & J. L. Powell (Eds.), Aging in China: Implications to social policy of a changing
Chan, K. S., & Wu, Z. L. (2017).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on the choice of urban renewal mode of Macao residents. In M. Wolf (Ed.), Urban planning and reconstruction. New York, NY: New Star Science Press. economic state. Boston, MA: Springer,261-275.
179.Chen, J. X., Chan, K. S., &Guo, P. W. (2019).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nsion insurance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public pension benefits. Law and Society, (5), 17-18.
180.Ferreira, S. M., Sayago, S., & Blat, J. (2019). Older people positive, active and creative ICT use: A study in three countries. In S. Sayago (Ed.), Perspectives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research with older people .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183-197.
181.Ferron, S. M., Mana, N., &Mich, O. (2019).Designing mid-air gesture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for older adults. In S. Sayago (Ed.), Perspectives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research with older people (pp. 81-100).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
182.Gong, Y., Gallacher, J., Palmer, S., &Fone, D. (2014).Neighbourhood green space, physical fun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ies among elderly men: the Caerphilly Prospectiv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11(1), 40.
183.Grimaldi, R., Opromolla, A., Parente, G. A., Sciarretta, E., &Volpi, V. (2016).Rethinking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through a transgenerational design approach.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Aspects of IT for the Aged Population (pp. 395-406).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
184.Ho, S. W., & Sanders, G. F. (2015). Preferences on end-of-life decisions among older Chinese in Macau.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Nursing, 26(2), 157-163.
185.Jiang, B., &Guo, S. (2018). Entertainment design of elderly community oriented to maker spa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A. Wu, J. Jog, S. Mendenhall, & A. Mazalek (Ed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149-153.
186.Lin, M., Shang, H., Wang, C., & Zheng, Y. (2019).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spiritual requirements in elderly-oriented design.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458-470.
187.Mumford, L.(1956). For older people-not segregation but integration.Architectural Record, 119(5), 191-194.
188.Qiu,B.X.(2006). Compactness and diversity: Co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City Planning Review, 30(11), 18-24.
189.Siciliano, M. Germani, & A. Monteriù (2013).Ambient assisted living: Italian forum 2013.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361-371.
190.Sayago,S. (Ed.). (2019). Perspectives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research with older people.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
191.Statistics and Census Service of the Government of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2003).Yearbook of Statistics. Macao: Government Printing Bureau.
192.Trolander, J. A. (2011). From Sun Cities to the villages: A history of active adult, age-restricted communities. Gainesville, FL: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193.Vázquez-Palacios, F. R. (2016).The spatial practices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settings.In D. Sánchez-González, & V. RodríguezRodríguez (Eds.), Environmental gerontology in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227-239.
194.Wang, Y., Yamaguchi, K., & Kawasaki, M. (2018).Urban revitalization in highly localized squares: A case study of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23(1), 34-53.
195.Yang, H., & Wang, Y. (2018).A study for the elderly-oriented public restfacility design based on user’s demands and perceptual cognition.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oss-cultural design .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431-443.
196.Yuen, B., & Cheong, S. W. (2019).Age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Singapore.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71-102.
197.Zhou, S., Cheng, Y., Xiao, M., &Bao, X. (2013).Assessing the location of public-and-community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Beijing, China. GeoJournal,78(3), 539-551.
198.Service Government of Macau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tatistics and Census Service.(2019). Macau in figures 2019. Macau: Service, Government of Macau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tatistics and Census Service.
199.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 World population ageing 2019: Highlights. New York,
NY: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