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學位論文庫
CITYU Theses & Dissertations
論文詳情
姚慧芳
葛梅
商學院
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課程(中文學制)
碩士
2021
服務品質, 消費者購買意願與行銷績效的關係研究 : 以珠海希爾頓歡朋酒店為例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 and marketing performance : Taking Hilton huanpeng Hotel, Zhuhai, as an example
服務品質 ; 購買意願 ; 行銷績效
Service quality ; purchase intention ; marketing performance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在消費上更加注重服務品質。尤其是酒店行業,服務品質更加重要,是酒店經營的生命線。在當今社會,酒店行業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硬體上,更多的是無形產品、軟體方面的競爭。在以往的研究中,有眾多學者提出了關於服務品質、消費者購買意願和行銷績效兩兩關係的相關理論,但三者相關關係的研究不多,本文重點研究服務品質、消費者購買意願與行銷績效三者之間的相關關係。一方面,豐富了三者相關關係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又通過實證研究,切實的提出益於企業市場行銷活動的建議,可幫助企業更好的經營和發展。
本文通過使用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收集到的數據發現,服務品質與消費者購買意願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係,主觀指標中的有形性與客觀指標中的移情性與回應性對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影響更為顯著;購買意願與企業的行銷績效呈現正相關關係,購買意願的高低直接影響行銷績效;服務品質與行銷績效呈現正相關關係,而購買意願對服務品質與行銷績效存在仲介作用。這一結論在實踐層面也比較容易理解,即酒店能夠提供的服務品質越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也就越高,進而導致企業行銷績效的提升。
在酒店經營的過程中,切實的提升酒店的服務品質,比如服務創新,融入新科技,升級服務系統,使服務品質被顧客可見,而不是“自我感動”,多措並舉的將購買意願轉化為購買行為,將使企業的行銷績效增加,也更利於企業的發展。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n consumption. Especially in the hotel industry,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s more important and is the lifeline of hotel business. In today's society, the competition in the hotel industry has not only stayed on the hardware, but also on the intangible products and software. In previous studies, many scholars have proposed theor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and marketing performance, but there are not many theor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and marketing performance. On the one hand, it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it makes practical suggestions that can benefit the marketing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and help them to operate and develop better.In this study,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 that service quality and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show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tangibility in subjective indicators and empathy and responsiveness in objective indicators having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show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rketing 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high or low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directly affecting marketing
performance. Service quality and marketing performance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there is a mediating effect of purchase intention on service quality and marketing performance. This conclusion is also relatively easy to understand at the practical level, that is, the higher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that hotels can provide, the higher the willingness of consumers to purchase, which in turn leads to 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2022
中文
92
致 謝 I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 論 1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
1.1.1 選題背景 1
1.1.2選題意義 4
1.2研究目標 4
1.3研究方法 5
1.3.1問卷調查法 6
1.3.2統計分析法 6
1.4研究內容 6
1.5研究創新 9
第二章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相關理論綜述 10
2.1 服務品質的相關研究理論 10
2.1.1 服務品質的相關概念界定 10
2.1.2服務品質的衡量維度 12
2.2購買意願的相關研究理論 16
2.2.1購買意願的相關概念界定 16
2.2.2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 18
2.3行銷績效的相關研究理論 22
2.3.1行銷績效的相關概念界定 22
2.3.2行銷績效的評價體系及影響因素 24
2.4服務品質、購買意願與行銷績效三者關係的相關理論 28
2.4.1服務品質與購買意願之間關係的相關理論 28
2.4.2購買意願與行銷績效之間關係的相關理論 30
2.4.3服務品質與行銷績效之間關係的相關理論 31
2.4.4購買意願對服務品質與行銷績效存在仲介作用的相關理論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3
3.1 研究方法 33
3.1.1問卷調查法 33
3.1.2統計分析法 33
3.2變數的指標選擇與模型構建 33
3.2.1 服務品質的指標選擇 34
3.2.2 購買意願的指標選擇 35
3.2.3 行銷績效的指標選擇 35
3.3研究模型與假設 35
3.4問卷設計 36
3.4.1問卷的結構 36
3.4.2 量表設計以及問卷的設計 38
3.5 模型選擇 39
第四章 實證數據檢驗與結果 41
4.1 樣本描述 41
4.2 信度與效度檢驗 46
4.2.1信度檢驗 46
4.2.2效度檢驗 47
4.3 相關性分析 54
4.3.1服務品質對購買意願的相關性分析 55
4.3.2服務品質對行銷績效的相關性分析 56
4.3.3購買意願對行銷績效的相關性分析 58
4.4樣本的差異性檢驗 60
4.5購買意願是服務品質與行銷績效的仲介 61
4.6假設檢驗 6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相關建議及展望 63
5.1 研究結論 63
5.1.1 服務品質與消費者購買意願呈現正相關關係 63
5.1.2 購買意願與企業的行銷績效呈現正相關關係 64
5.1.3 服務品質與行銷績效呈現正相關關係 65
5.1.4 購買意願對服務品質與行銷績效存在仲介作用 65
5.2 建議 66
5.2.1 服務創新營造服務差異化,增加購買意願和行銷績效 66
5.2.2 將服務品質切實落地以提高購買意願和行銷績效 67
5.2.3 多措並舉的將購買意願轉化為購買行為以提升行銷績效 69
5.3 研究局限及展望 70
參考文獻 72
中文文獻: 72
英文文獻: 83
作者簡歷 88
附 錄 89
中文文獻:
1. 丁於思、肖軼楠 (2014)。基於網路點評的五星級酒店顧客滿意度測評研究。經濟地理,(05),182-186+192。
2. 丁宇、李文勝、劉正剛、李梅 (2014)。基於創新型企業文化的林業企業動態能力與行銷績效的關係研究——以新疆為例。林業經濟問題,(02),118-123。
3. 馬靜 (2018)。資產專用性、戰略意義對聯盟企業行銷績效的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石河子大學,石河子。
4. 王春 (2007)。淺談網上銀行服務品質——以中國工商銀行網上銀行為例。商場現代化,(36),148-149。
5. 王葉子 (2021)。拉薩市公交服務品質提升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西藏大學,拉薩。
6. 王家寶、秦朦陽 (2011)。品牌知名度與品牌形象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企業研究,2,50-51。
7. 王立斌、鄧峰 (2000)。廣東保健食品消費者分析。廣東衛生防疫,26(2),1-4。
8. 王曉輝 (2010)。模組化價值網路中知識轉移對企業行銷績效的影響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山東大學,濟南。
9. 王許 (2020)。海南民宿運營者視角下體驗行銷策略對行銷績效的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海南大學,海口。
10. 王月輝、張曉南 (2002)。中國加入WTO後的市場環境變化與企業行銷績效的綜合評價。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4),67-69。
11. 王月輝、王秀村、孫淑英 (2003)。中國企業行銷績效評價操作中的有關問題。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3),53-54+58。
12. 王林林、王亞敏 (2020)。移情、服務傳遞創新與行銷績效。生產力研究,(05),149-152。
13. 鄧雋 (2018)。商品陳列、服務水準和產品知識對自有品牌購買意願的影響。智庫時代,(48),58-59。
14. 左文明、王旭 、樊償 (2014)。社會化電子商務環境下基於社會資本的網路口碑與購買意願關係。南開管理評論,17(4), 140-150。
15. 石冠峰、劉雨婷、葛元骎 & 唐傑 (2022)。中國情境下線上評論與購買意願關係研究:基於Meta分析的視角。新疆農墾經濟。
16. 田甜 (2021)。基於S-O-R模型的非遺文創產品消費者購買意願研究。統計與資訊理論壇,(12),116-124。
17. 韋福祥(2003)。顧客感知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相關關係實證研究。天津商學院學報,(01),21-25。
18. 盧旺達(2015)。保健品直銷核心問題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北京理工大學,北京。
19. 馮建英、穆維松、傅澤田 (2006)。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研究綜述。現代管理科學,(11), 7-9。
20. 馮亞中、蘇荔、陳巖 (2018)。生鮮電商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物流工程與管理,(12),60-62。
21. 叢慶、王玉梅 (2007)。服務補救能力與企業行銷績效的關係探討。經濟體制改革,(03),64-66。
22. 孫淑英、王秀村、劉菊蓉 (2006)。我國企業行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實證研究。中國軟科學,(1),132-137。
23. 孫婧一 (2016)。品牌行銷策略對林業企業行銷績效影響機理分析。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02),50-52。
24. 孫雷 (1995)。淺議銀行服務品質。天津金融月刊,(02),33-36。
25. 孫磊、李正權 (2018)。論服務品質的主觀性。中國標準化,(23),107-112。
26. 李實、王艷菲 (1994)。服務品質的特性及其內涵。經濟管理,(08),41-43。
27. 李巍、王志章 (2011)。行銷能力對企業市場戰略與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基於成渝地區民營企業的實證數據。軟科學,(01),114-119。
28. 李珊珊、陳光、李海濤、李金銘 (2016)。B2C電子商務企業物流服務品質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現代商業,(32),115-116.
29. 李先江 (2009)。行銷創新對市場導向和行銷績效間關係的仲介效應研究。管理評論,(11),52-58。
30. 李鋒、林華 (2010)。基於功效係數法與模糊綜合評價法的企業行銷績效考核研究。學術論壇,(02),113-116。
31. 李曉菡、胡啟洲、周浩 (2019)。鐵路旅客運輸服務品質評價的屬性約簡模型。南京理工大學學報,(06),744-751。
32. 李靜、鄭用吉 (2010)。服務品質要素對顧客滿意度的影響——以性別及關係長度的調節效果為中心。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6),111-116。
33. 李啟庚、趙曉虹、餘明陽 (2017)。服務型產品線上評論資訊特徵對評論感知有用性與購買意願的影響。工業工程與管理,(06),148-153+168。
34. 李複達、黃華幹、李悅寧 (2019)。抖音短視頻行銷廣告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上海商學院學報,(06),76-89。
35. 許暉 (2014)。企業創新背景下品牌形象感知及其影響作用研究。現代管理科學, (1),115-117。
36. 劉寧寧、楊洋、張璟、唐曉純、鄭風田 (2014)。北京高校大學生保健食品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中國公共衛生,30(3),272-274。
37. 劉玉敏、靳琳琳 (2017)。基於改進服務品質模型的機場客運服務品質測評。經濟經緯,(06),81-86。
38. 莊佳 (2019)。保健食品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廈門大學,廈門。
39. 任碧榮、於洪深 (2021)。服務創新、行銷水準與電商企業行銷績效。商業經濟研究,(12),122-125。
40. 朱智賢 (1989)。心理學大詞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1. 朱立恩 (1999)。論服務品質方針中的服務等級。中國品質,(12),30-32。
42. 伊力亞斯·加拉力丁 (2014)。零售業服務品質的多級模糊綜合評價。廣東行政學院學報,(05),89-93。
43. 齊文娥、林川 (2018)。消費者生鮮農產品購買意願影響因素分析。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1),78-93。
44. 喬均、張英 (2009)。大型超市服務品質對顧客行為傾向的影響研究。中國零售研究,(02),17-29。
45. 宋琦媛 (2021)。品牌化對林業綠色食品加工企業行銷績效的影響研究-基於消費者購買意願。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
46. 宋蕾、張劍光 (2018)。自有品牌購買意願影響因素研究述評。商業經濟研究,(23),59-62。
47. 沈鵬熠、占小軍、範秀成 (2020)。基於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服務品質——內涵、維度及其測量。商業經濟與管理,(04),5-17。
48. 沈鵬熠、許基南、張凡 (2021)。混合服務品質的影響因素和形成機理研究——基於線上線下融合的視角。當代財經,(04),90-101.
49. 汪純孝、溫碧燕、薑彩芬 (2001)。服務品質、消費價值、旅客滿意感與行為意向。南開管理評論,(06),11-15。
50. 肖阿輝 (2011)。物流服務品質與消費者網購意願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京師範大學,南京。
51. 湯清、陳海燕 (2015)。技術創新、行銷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科技管理研究,(09),110-114。
52. 杜沁盈、陳舒、陳李紅 (2020)。微信平臺上服裝品牌形象對消費者購買與傳播意願的影響。紡織學報,(04),149-154。
53. 張競、袁浩 (2012)。基於行銷價值鏈的企業行銷系統研究。經濟縱橫,(12),110-113。
54. 張靜 (2013)。山東省農產品行銷及其問題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疆農業大學,烏魯木齊。
55. 張傳傑、肖宇、黃穎 (2017)。微信行銷模式下消費者感知對其消費決策的影響研究。商業經濟研究,(03),54-57。
56. 張武科、金佳 (2018)。健康意識與環保意識對生態食品購買意願的影響——生態屬性認知的仲介作用。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01),105-110。
57. 陳美燕 (2017)。移動購物環境下電子服務品質對顧客契合行為的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華南理工大學,廣州。
58. 陳幼斌 (2011)。證券公司行銷績效實證分析——基於客戶感知的視角。人力資源管理,(11),188-189。
59. 陳加潤 (1999)。論企業服務品質。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04),78-82。
60. 餘志遠、李柏槐 (2007)。飯店服務品質與消費者購後行為關係研究。旅遊科學,(06),40-46。
61. 易英 (2006)。顧客參與與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及行為意向的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浙江大學,杭州。
62. 楊從傑、宋瀅涵 (2011)。行銷部門文化及與行銷績效關係的實證研究。企業經濟,(05),68-71。
63. 楊保軍(2018)。企業內部知識共用、品牌進化與行銷績效實證研究。科技管理研究,(19),159-164。
64. 楊路明、單良、武亞娜 (2015)。企業網路行銷績效的實證分析。對外經貿,(07),91-93+100。
65. 楊楠 (2013)。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行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實證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4),54-62+75。
66. 楊士民、李亨英 (2006)。高等教育顧客滿意度及FDAR法改進服務品質淺析。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S1),86+104。
67. 楊錫華、譚琳 (2010)。影響護士服務品質的相關因素及對策。中國醫學創新,(04),134。
68. 楊鍇 (2010)。服務品質的影響因素研究。現代管理科學,(11),113-115。
69. 鄒蔚菲 (2020)。鄉村旅遊公共服務品質對遊客忠誠度的影響研究——旅遊目的地形象的仲介作用。新餘學院學報,(05),12-19。
70. 鄭榮華、趙定濤 (2005)。臺灣汽車業經銷通路經營行為與購買意願的經濟學分析。商場現代化,(28),29-31。
71. 鄭春東、孫為政、王寒 (2014)。虛假網路評論對消費者線上搜索與購買決策的影響。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6),41-47。
72. 鄭秉治 (1995)。試論服務品質的涵義。世界經濟與政治,(11),16-19。
73. 羅美琪、侯玲、陳傑、丁董 (2019)。網路口碑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納稅,(27),168-169。
74. 羅美琪、侯玲、陳傑、丁董 (2019)。網路口碑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納稅,(27),168-169。
75. 姚丹 (2011)。餐飲團購服務品質對餐飲企業顧客忠誠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北京郵電大學,北京。
76. 賀洲 (2021)。互動式企業社會責任溝通對消費者綠色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
77. 柏海燕、許萬潤 (2021)。跨境電商企業線上行銷績效的影響因素測度分析。商業經濟研究,(05),90-93。
78. 徐金燦、馬謀超、陳毅文 (2002)。服務品質的研究綜述。心理科學進展,(02),233-239。
79. 徐卓 (2020)。生鮮電商平臺電子服務品質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
80. 郭凱川 (2019)。福建移動公司行銷績效評價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蘭州理工大學,蘭州。
81. 郭奕芬、鄧波、彭健、桂紹高 (2014)。城市居家養老服務品質模型研究——以南昌市為例。中國老年保健醫學,(06),9-13。
82. 高淩、張夢霞 (2018)。消費者非遺產品購買意願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經濟與管理研究,39(1):126-135。
83. 高立榮 (2015)。物流企業服務品質評價指標研究。商,(48),242。
84. 秦楚柔 (2020)。中信銀行C分行對公服務品質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電子科技大學,成都。
85. 柴盈 (2004)。服務品質差距的彈性分析。天津商學院學報,(04),22-25。
86. 陶秋燕、孟猛猛 (2018)。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基於中國中小企業的實證。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2),102-108。
87. 錢黎春、翟玉墨、戴鳳蘭 (2019)。社交媒體特徵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5),20-24。
88. 賈果玲、王建偉 (2019)。基於SERVQUAL-IPA模型的西安市圓通快遞服務品質評價。鐵道運輸與經濟,(10),57-63。
89. 黃培鋒、盧素蘭 (2017)。消費者茶油購買意願與實際選擇偏差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林業經濟問題,(06),40-44+103。
90. 黃慧化 (2017)。微行銷中的私人關係價值與壓力對行銷績效的影響研究。中國市場,(10),84-87。
91. 曹花蕊、範秀成、王瑩 (2008)。文化對服務品質與顧客感知價值關係的影響——基於Meta分析。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0),69-75。
92. 戚瑾、劉歡、羅慶、劉軍安 (2014)。武漢市居民購買保健食品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初級衛生保健,(11),79-81。
93. 崔筱婷、曲洪建 (2021)。服裝跨境電商平臺服務品質對重複購買意願的影響。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04),123-134。
94. 閻實 (2010)。淺淡顧客滿意與服務品質管理。黑龍江對外經貿,(11),119-120。
95. 龔瀟瀟、葉作亮、玉勝賢 (2021)。Vlogger吸引力與消費者購買意願的關係:准社會互動與錯失恐懼的作用。財經論叢,(12),92-102。
96. 曾文亮、賈磊、王卓、李秀杉 (2010)。網店品牌形象與大學生購買行為的關係研究。中國市場,(45),85-89。
97. 程盛華 (2020)。“援鄂復蘇”背景下直播帶貨行銷績效評價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華中農業大學,武漢。
98. 彭穗、汪朝輝、劉國棠 (2009)。服裝服務品質及其建模方法研究。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12),286+288。
99. 覃雪蓮、劉志學 (2018)。供應鏈物流服務品質研究述評與展望。管理學報,(11),1731-1738。
100. 董涵宇、劉婭婭、李爽 (2020)。電子產品網購人群消費心理的統計研究。 對外經貿,(11),88-90。
101. 董思伶、黃逸筠、鄭淼鑫、覃卓雅 (2021)。直播帶貨中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因素探究。新媒體研究,(02),11-15。
102. 蔣園園 (2021)。行銷雙元性、吸收能力與企業行銷績效。貴州財經大學學報,(02),51-61。
103. 樊勇 (2020)。新媒體應用對企業行銷績效的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江大學,荊州。
104. 潘園園 (2020)。基於跨境視角的網路行銷績效評價分析。北京印刷學院學報,(S2),22-24。
105. 潘夢詩、白歡歡 & 李沛.(2022).服裝網店售後服務品質對顧客忠誠度的影響。北京服裝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01),49-54+94。

英文文獻:
106. Aydin, S., Özer, G., & Arasil, Ö. (2005). Customer loyalty and the effect of switching costs as a moderator variable: A case in the Turkish mobile phone market.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89-103.
107. Ajzen, I., & Fishbein, M. (1970).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 from attitudinal and normative variabl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6(4), 466-487.
108. Armstrong, J. S., Morwitz, V. G., & Kumar, V. (2000). Sales forecasts for existing consum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Do purchase intentions contribute to accura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16(3), 383-397.
109. Buzzell, R. D., Buzzell, R. D., Gale, B. T., & Gale, B. T. (1987). The PIMS principles: Linking strategy to performance. Simon and Schuster.
110. Burke, J. J., Hatfield, J. L., Klein, R. R., & Mullet, J. E. (1985). Accumula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in field-grown cotton. Plant physiology, 78(2), 394-398.
111. Bagozzi, R. P., & Burnkrant, R. E. (1979).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the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7(6), 913.
112. Bagozzi, R. P., Baumgartner, J., & Yi, Y. (1989).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of intentions as mediators of the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10(1), 35-62.
113. Clark, B. H. (1999). Marke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History and inter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5(8), 711-732.
114. Chen, L. D., & Tan, J. (2004). Technology adaptation in e-commerce:: key determinants of virtual stores acceptance.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2(1), 74-86.
115. Dodds, W. B., Monroe, K. B., & Grewal, D. (1991). Effects of price, brand, 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3), 307-319.
116. Dabholkar, P. A., Thorpe, D. I., & Rentz, J. O. (1996). A measure of service quality for retail stores: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4(1), 3-16.
117. Farsad, B., & Elshennawy, A. K. (1989). Defining service quality is difficult for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firm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1(3), 17-19.
118. Grönroos, C. (1983). Innovativ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for service firms. Emerging perspectives on services marketing, 1983, 9-21.
119. Hill, C. W. (1985). Internal organization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ome UK evidence.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6(4), 210-216.
120. Hooper, V. A., Huff, S. L., & Thirkell, P. C. (2010). The impact of IS-marketing alignment on marketing performance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CM SIGMIS Database: the DATABASE f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41(1), 36-55.
121.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Prentice Hall Inc. Inc. New Jersey, USA, 91-92.
122. Kamins, M. A., & Marks, L. J. (1991). The perception of kosher as a third party certification claim in advertising for familiar and unfamiliar brand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3),177-185.
123. Kono, K. (1983). Fundamental Marketing Equation: An Ex Post Facto Analysis of a Corporate Market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 5(2), 40-47.
124. Karjaluoto, H., Shaikh, A. A., Leppäniemi, M., & Luomala, R. (2019). Examining consumers’ usage intention of contactless payment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
125. Kanibir, H., Saydan, R., & Nart, S. (2014). Determining the antecedents of marketing competencies of SME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 performance.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50, 12-23.
126. Liao, Z., & Cheung, M. T. (2001). Internet-based e-shopping and consumer attitudes: an empirical study.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8(5), 299-306.
127. Mirabi, V., Akbariyeh, H., & Tahmasebifard, H. (2015). A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on customers purchase intention.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MEST), 2(1).
128. Masoudi, M., Shekarriz, F., & Farokhi, S. (2015). The effect of web interface features on consumer online purchase intentions. Management Science Letters, 5(7), 709-714.
129. Mullet, E. (1992). The probability+ utility rule in attractiveness judgments of positive gambl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2(2), 246-255.
130.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4), 41-50.
131.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1988).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1988, 64(1), 12-40.
132. Pavlou, P. A. (2003). Consumer acceptanc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tegrating trust and risk with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7(3), 101-134.
133. Richardson, P. S., Dick, A. S., & Jain, A. K. (1994).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cue effects on perceptions of store brand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8(4), 28-36.
134. Salojärvi, H., Ritala, P., Sainio, L. M., & Saarenketo, S. (2015). Synergistic effect of technology and customer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s: consequences for marke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135. Teas, R. K., & Palan, K. M. (1997). The realms of scientific meaning framework for constructing theoretically meaningful nominal definitions of marketing concepts. Journal of Marketing, 61(2), 52-67.
136. Urbaczewski, A., Jessup, L. M., & Wheeler, B. C. (1998). A manager's primer in electronic commerce. Business Horizons, 41(5),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