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學位論文庫
CITYU Theses & Dissertations
論文詳情
趙明珠
張興貴
大健康學院
應用心理學碩士學位課程
碩士
2022
本澳健身人群的社會體型焦慮對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 : 以運動因素為調節作用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body shape anxie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fitness workers in Macao : moderating effect of exercise factor
運動心理學 ; 主觀幸福感 ; 社會體型焦慮 ; 運動依賴
Sports psychology subjective ; well-being social body type anxiety ; sports dependence
目的:本研究旨在對健身群體中運動依賴者的心理參與行為實行深入的劃分分析與研究,豐富運動依賴的心理方面的成因,以期引起現時社會對澳門大眾健身人群運動依賴的關注,並對預防健身人群運動依賴提出具體建議。
方法:對本澳的健身房的大眾健身人群,採用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採用《運動行為記錄量表(Godin and Shephard 1985) 》、《鍛煉動機量表
(吳修廷、廖主民 2011) 》、《社會體型焦慮量表(盧俊宏、黃瀅靜1999)》、《運動依賴量表(陳龍弘、盧俊宏觀、蔡英美2005》及《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陸洛 1998)》問卷調查為工具。採用差異分析和回歸分析探索社會體型焦慮、主觀幸福感、運動動機、運動依賴之間的關係。
結果﹕本研究共納入 295 例樣本。回歸結果表明,社會體型焦慮可以顯著負向預測主觀幸福感、社會體型焦慮評分越高,其幸福感評分越低(beta=0.124,P=0.043);而社會體型焦慮可以顯著正向預測運動依賴得分( beta=0.453 , P<0.001 ) ,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可 以 顯 著 正 向 預 測 幸 福 感(beta=0.658,P<0.001)。
結論: (1)本澳的健身房的大眾健身人群社會體型焦慮會對群體主觀幸福感帶來顯著的負向影響。(2) 本澳的健身房的大眾健身人群社會體型焦慮會對群
體運動依賴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3)運動動機對群體主觀幸福感帶來顯著的正向影響。(4)運動動機和運動依賴在社會體型焦慮和主觀幸福感之間鏈式仲介效
應不顯著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arry out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participation behaviors of exercise dependent people
in the fitness group, enrich the psychological causes of exercise dependence, in order to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to the exercise dependence of the mass fitness people in Macao,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exercise dependence of the fitness group.
Methods: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 was adopted for the public fitness groups in gyms in Australia. The Exercise Behavior Recording Scale (Godin and
Shephard 1985) and Exercise Motivation Scale (Wu Xiuting and Liao Zhimin 2011) were adopted. ", "Social Body Type Anxiety Scale (Lu Junhong, Huang Yingjing 1999)", "Exercise Dependence Scale (Chen Longhong, Lu Junhong Guan, CAI Yimei 2005" and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Lu Luo 1998)". Differential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body anxiety, subjective well-being, exercise motivation and exercise dependence.
Results: A total of 295 sampl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ocial body anxiety coul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higher the score of social body anxiety, the lower the score of happiness (beta=0.124, P=0.043). Social body type anxiety could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predict motion dependence score (beta=0.453, P<0.001), and motio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predict happiness (beta=0.658, P<0.001).
Conclusions: (1) The social body anxiety of the mass gym-goers in the gyms in Australia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group subjective well-being. (2) The social body anxiety of the mass fitness group in the gyms in Australia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group exercise dependence. (3) Exercise moti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group subjective well-being. (4) Exercise motivation and exercise dependence had no significant chain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social body anxie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2023
中文
75
致謝 i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i
第 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意義 . 2
理論意義 2
實際意義 2
1.3 研究目的 .. 3
第 二 章 研究內容 4
2.1 文獻綜述 . 4
2.1 社會體型焦慮 . 4
2.1.1 社會體型焦慮與運動依賴 .. 4
2.1.2 社會體型焦慮與運動動機 5
2.2 主觀幸福感 6
2.2.1 主觀幸福感與社會體型焦慮 .. 7
2.2.2 主觀幸福感與運動動機 .. 8
2.2.3 主觀幸福感與運動依賴 .. 8
2.3 運動動機與運動依賴 . 9
2.4 運動動機、運動依賴與主觀幸福感 .. 9
2.5 研究現況 1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12
3.1 研究假設 ... 12
3.2 調查對象 .. 13
3.2 研究方法 .. 13
3.3 研究工具 . 1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 17
4.1 研究結果 . 17
4.1.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情況 17
4.1.2 各變數的描述性統計 .. 18
4.1.3 差異分析 . 20
(1)性別間各變數得分的差異分析 . 20
(2) 不同年齡之間各變數得分的差異分析 20
(3) 不同教育程度之間各變數得分的差異分析 21
(4)不同婚姻狀況間各變數得分的差異分析 . 22
(5) 不同健身年齡之間各變數得分的差異分析 . . 23
4.1.4 相關分析 . ... 24
4.1.5 回歸分析 .. 25
(1)社會體型不安引起的幸福感評分回歸分析 25
(2)社會體型焦慮對運動依賴的影響 26
(3)健身層運動依賴對運動動機的影響 .. 28
(4)健身層運動動機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29
(5) 運動動機與運動依賴在體型焦慮與幸福感之間的鏈式仲介效應 .29
4.1.6 假設匯總 .. 3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33
5.1 研究結論 33
5.1.1 健身人群社會體型焦慮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 33
5.1.2 健身人群社會體型焦慮影響運動依賴... . 33
5.1.3 健身人群運動依賴正向影響其運動動機 . 34
5.1.4 健身層的運動動機影響主觀幸福感 . 34
5.1.5 運動依賴與運動動機在社會體型焦慮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仲介效應 .. 35
5.2 研究的貢獻及意義 35
5.3 研究限制 .. 36
5.4 研究發展 . 37
參考文獻 38
作者簡介 43
附錄 問卷 .. 44
1. 李夢龍, & 馬衛平. (2011). 大學生規律運動者運動依賴影響因素分析.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第 6 期 (第 112 期), 546–548,552,共 4 頁.
2. Leary,M.R.Self-presentation: Impression Management andInterersonal Behavior[M]. Dubuque, IA:Brown and Benchmark,1995.
3. 於春豔. (2015). 中老年人健身心理需求與運動依賴關係研究, 《浙江體育科學》 (第 2 期), 第 86–94 頁.
4. 林桓立、林桓正(2016)。體型認知、認知差距與大學女生運動參與程度及飲食態度的關係。淡江體育學刊,(19),51-63。
5. 胡凱揚 , & 莊睿宸 . (2011). 運動與憂鬱症. 美國體育學院運動管理學系臺灣觀光學院體育組, (第 112 期), 40–46 頁.
6. 國文齊. (2019). 非職業健美運動依賴者動機與抑制策略研究. 吉林體育學院, 運動訓練(專業學位), 碩士.
7. 張志成(2009)。自我表現、心理需求對大學生運動依賴症狀的影響響。精神衛生護理雜誌,4(2),37-46。doi:10.6847/TJPMHN.200912_4(2).0005
8. 張志成(2009)。性別與自我表現對大學生運動依賴症影響的研究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8),126-143。doi:10.29697/JPE.200905.0009
9. 張志成(2012)。比較體型滿意度和自我表現動機的健美操舞蹈者的運動依賴程度。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2(1),1-18。doi:10.6497/BSEPT.20120501_12(1).0001
10. 張志成、吳淑卿(2014)。社會體型焦慮對男性重量訓練者肌肉發達與運動依賴關係的調節效果。大專體育學刊,16(1),59-70。
doi:10.5297/ser.1601.006
11. 張志成. (2014). 猛男情結、體型知覺、肌肉上癮與運動依賴之關聯.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47:1 期)).
12. 張清源(2010)。大學生參加健身運動的行為及影響因素:校園健身中心為例。大專體育學刊,12(1),65-73。doi:10.5297/ser.1201.007
13. 張翠芬、趙正敏(2018)。身體自我概念對於社會體型焦慮之影響。領導護理,19(1),22-39。doi:10.29494/LN.201803_19(1).0003
14. 章羅庚、李頌(2010)。對運動依賴影響因素的分析。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4(5),43-46。
15. 郭雨欣、張志成、張瑞豪(2009)。大學生心理需求與運動依賴之關係研究。高應科大體育,(8),168-181。doi:10.29889/KUASPE.200911.0016
16. 郭雨欣、張志成、張瑞豪(2009 年 11 月)。大學生心理需求與運動依賴之關係研究。(08) P.168-181。
17. 陳怡如、許雅雯(2018)。社會體型焦慮之研究現況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7(2),89-98。doi:10.6169/NCYUJPEHR.201808_17(2).07
18. 陳怡如、許雅雯(2018)。社會體型焦慮之研究現況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7(2),89-98。doi:10.6169/NCYUJPEHR.201808_17(2).07
19. 陳怡如、許雅雯(2018)。社會體型焦慮之研究現況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7(2),89-98。doi:10.6169/NCYUJPEHR.201808_17(2).07
20. 陳建瑋, 林啟賢 , & 林美華. (2017). 心理資本在運動領域之運用. 國立臺北大學運動研究, 第 26 卷(第 1 期), 39–55 頁.
21. 陳建彰、林柏化(2015)。對不同 BMI 值社會體型感到不安的學生可以適應身體表現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4),1-15。
22. 陳靜誼、黃芝婷、黃曼帆、周學洋、黃于津、江鈺安(2018)。路跑運動參與者人格特質、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及運動依賴之研究。華醫學報,(49),44-63。
23. 黃淑貞、劉翠薇、洪文綺(2002)。影響大學生運動習慣之社會心理因數研究。健康促進及衛生教育雜誌,(22),55-66。
24. 劉 珊 珊. (2020). 昆明市大眾健身人群運動依賴及其 心理成因研究雲南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學位論文。
25. 潘曉龍,王雪.(2020).體重的心理效應及其內在機制.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05)、158-161。
26. 鄭屹涵、盧俊宏(2008)。健身運動者的運動自我認同、運動承諾和健身運動依賴之關係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7(),449-455。doi:10.6695/AUES.200805_97.0063
27. 鄭盼盼;呂振勇;Todd Jackson. (2015). 自我客體化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機制心理科學進展,23(1)、93-100。
28. 章羅庚 , & 李頌. (2010). 對運動依賴影響因素的分析.《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第 5 期), 43–46,共 4 頁
29. 安義飛(2017).社會性體格焦慮對大學生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及其幹預研究[D].江西師範大學
30. 查琳琳.中職生人格特徵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社會性體格焦慮 的 中 介作用[D].揚州大學.2018
31. 吳姣(2018).大學生自我呈現、社會體格焦慮與運動依賴的關係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
32. 郭樹君,馬媛.(2022)大學生社會體格焦慮與運動依賴的關係研究[J].運動精品,41(2):104-109
33. 孫曉東,馮文寬,孫 璞(2019).初中生鍛煉動機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鍛煉承諾的仲介效應和運動友誼的調節作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37(1):82-90.
34.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的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 社會科學》,8 卷,115-137。 Lu, L.
(2005).
35. 陳龍弘、盧俊宏、蔡英美(2005)。健身運動依賴量表之編製。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5(2),217-231。doi:10.6591/JPES.2005.04.19
36. 吳修廷、廖主民(2011)。台灣 9~15 歲學生身體活動情形及參與動機之性別與年齡差異。體育學報,44(3),407-422。
37. 楊俊敏(2007.).維漢大、中學生體育目標定向、身體自尊、社會性體格焦慮、主觀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
38. 王洋(2017).大學生運動動機與運動成癮關係的調研報告[D].延邊大學
39. 盧俊宏、許雅雯、蔡鳳純、陳聖芝(2010)。健身運動依賴、承諾、認同和行為之關係。大專體育學刊,12(2),23-31。doi:10.5297/ser.1202.003
40. 朱昱曉.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參賽者運動動機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D].揚州大學,2018.
41. 徐霞, 季瀏. 社會性體格焦慮研究綜述[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04: 38-46